
这学期,上海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并基本在校内完成。校内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,时间哪里来?中心区域学校场地小,怎么办?激发学生运动兴趣,老师够不够,效果怎么样?一起来看看学生校内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如何完成。
一大早,在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的操场上,孩子们玩转“早间运动套餐”——5分钟的特色热身操、10分钟的武术操与广播体操、20分钟的传统游戏和竞技练习。一年级新生滚铁环,二年级孩子“跳房子”……传统游戏分年级每周轮换,孩子们才不会觉得枯燥,最后5分钟进行放松拉伸……学校运动赋能中心每周设计并推出不同特色的“早间运动套餐”,既内容丰富,又提高实效。
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基本在校内完成,这2小时从哪里来,如何做好这道“数学题”?
学校动足脑筋泸深策略,从“时间、空间、内容”三维突破,进行系统性重构,精心打造了“一校多品”的运动套餐,激活校园时光的“金边银角”。
据介绍,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推行“5+2”体育课程模式,即每周5节基础课筑牢运动根基,2节活动课释放活力,搭配趣味十足的游戏化情境教学,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爱上运动;初中部依据学段特点分层设计,六、七年级采用“4+1”模式,即以4节基础课夯实运动能力,1节特色活动课拓展实战赛事,足球联赛、篮球联赛、趣味竞技等都在这节课中开展;八、九年级推出“3+1+1”模式,3节基础课巩固核心素养,1节三大球选修课发展专项特长,另有1节活动课满足个性化运动需求。
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大课间活动时段。
除了全校学生每天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(其中小学部为35分钟)外,学校还设置了40分钟的“加强版”大课间和40分钟的午间休闲活动,以确保学生每日运动时长不少于2小时。课后体育服务覆盖面也不断扩大,既有高尔夫、棒球、冰上运动等新兴项目,也有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等团体项目,还有舞龙、风筝、武术等传统项目,充分激发学生兴趣。
三新东校大课间,学生在操场上活动。
除此之外,学校还灵活开发了休闲体育时间。上学期,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优化升级。如何利用大课间延长的10分钟,让40分钟的“加强版”大课间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有效延伸?学校每月举行跳绳、足球、篮球嘉年华等擂台赛或联赛,开发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、趣味运动项目,让师生都能“动起来、赛起来”。
三新东校学生人数多,小学部和初中部总共3064人,人均校园面积有限。学校深挖每一处微小空间,充分利用校园的空白区域,将走廊过道改造成“活力小操场”,精心布置“跳房子”“数字连线”等十余类地面游戏的微运动区,真正实现了“小场地大作用”。
课间10分钟也不能放过,学校提倡课间“微运动”,鼓励学生走出教室,驻足远眺放松身心,享受小时光,做些小游戏,获得小确幸。午间“休闲运动40分钟”,校方将场地划分为“静、动态区域”,供学生自主选择:历练楼的阅读空间和教室作为“静区”,学生开展棋类对弈、室内伸展、班内劳动和阅读分享,在安静的氛围中放松心情;走廊过道和运动场则是“动区”,可供学生自由进行地面游戏、散步、球类活动等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午间休闲活动,为下午的学习储备满满的活力。
三新东校大课间活动现场。
“当孩子们在走廊‘跳房子’时欢呼雀跃,在篮球比赛摔倒后咬牙爬起,在冰场初次滑行快乐微笑时泸深策略,我们真切地明白:体育激发的不仅是心跳加速的活力,更是向阳而生的生命力。”三新东校教学副校长林超说。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